未来商业精英的梦想之城
——访萧山商业城管委会主任 蒋建云
导报记者韩劲峰
蒋建云 中共党员,早年在部队。为人朴实,工作有条不紊。2005年开始服务与萧山商业城,担任管委会主任至今。
萧山商业城 位于萧山城东,1992年10月开业。主要经营五金、建材、副食品、服装、灯具窗帘、床上用品、百货、粮油、机电、旧货、太平洋食品等15个大型专业市场和精品服饰、电子通讯、非机动车等多个专业街区。市场拥有摊位6000多个,直接在市场经营、服务人员5万多人。实现商品交易额累计2000多亿元,上缴国地两税10多亿元。
采访从蒋建云的一段话开始。“我也不曾想到,萧山城东,这块沉寂荒芜的洼地,如今已成为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经商者淘金的聚宝盆。萧山商业城自开业至今,已先后开设了15个大型专业市场和多个专业街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顾22年的创业历程,我深感市场发展的艰辛和重要。”
决策顺应发展潮流
萧山地处浙江南北要冲,多座钱塘江大桥飞架南北,水、陆、空运输畅通,浙赣、萧甬铁路和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东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交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市场的条件与能力。1991年,全国“财神县”的桂冠令人瞩目。
蒋建云说:“当时,萧山的经济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第三产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5%,与发达地区比较更是相距甚远。尤其是市场运行的滞后,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萧山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在萧山市政府提出了“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引导下,萧山商贸城项目被确立,投资4.2亿元建设大型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到了1992年6月,萧山商贸城顺利建成。发展至今,商贸城内已集聚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商品,商品辐射整个华东地区,部分商品销往全国乃至出口,逐步形成了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区域性的商贸流通中心。
全力打造名品之都
市场开业之初,经营者资金不足,规模小,普遍采用“端盘子”的方法,坐等客户上门,赚取地区差价,暴露出商品档次低,质量差,市场缺乏吸引力等缺陷。市场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认识到要使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几经考虑,确立了打造“名品之都”的奋斗目标,就是通过将国内外名优商品吸引到市场客户,努力将萧山商业城办成名特优商品的集散地。
为此,市场千方百计引导经营户与名优产品厂家“攀亲”,与全国各地的许多知名厂家建立了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的关系。萧山商贸城的决策,被广大经营户响应,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昔日的小商贩正逐渐变成“品牌老板”。不少经营大户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开始创办实业,走上了前店后厂、工贸结合的发展之路。成为了企业家。如创办杭州源鸿贸易有限公司的何伟荣,办起保健品企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陈水仁,开办了化工类产品和一次性塑料用品企业的韩丽娟等。
如今,在萧山商业城内,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经营户有200余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有50余家。其中,50余家已经先后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有20余家经营户的业务发展已经跳出商业城范围,走向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萧山商业城的创品牌闯市场的热潮已被社会认可,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创牌成为一种共识,市场的品牌运作自然也能交出优异的答卷。通过多年努力,“萧山商业城”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萧山商业城”(图形)商标被评为杭州市著名商标。萧山商业城的“商业品牌、经营品牌、服务管理品牌和大商城品牌”四大品牌,通过引进优势品牌,打造自主品牌,提炼管理品牌,巩固大商城品牌战略,重塑了商业城的品牌形象。
结构调整转型提升
萧山商业城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量的扩展已基本完成。如何将市场从量的扩展转移到质的提高上,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市场档次,是摆在萧山商业城广大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对此,市场在蒋建云的带领下,全力筹划,重抓市场结构改造。2000年后的建材市场二楼,由于经营分散,造成生意不旺,市场决定资金1200万元,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开设大型灯具窗帘市场,集聚分散于各市场的灯具、窗帘类经营户,改造后市场建筑面积达18810平方米,经营、购物环境得到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2009年,市场针对服装市场八区二楼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较为落后情况,通过精心筹备,开辟了床上用品交易区,完成了对市场硬件设施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市场商场化。
蒋建云告诉记者,在对市场结构改造的同时,市场又对城内部分道路进行改造扩建。我们改造了副食品市场外围中路段道路,使经营户的进出更方便,停车更有序;同时改造了五金市场、建材市场路段的慢车道,拓宽道路,缓解交通压力。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档次,提升商城形象,市场还全力开展争创星级文明市场活动。投入巨资,分别对副食品、江南百货、五金、建材、服装、太平洋等市场进行软硬件设施建设,安装了烟感报警器、自动喷洒装置、防火门等消防设施,确保了市场设施完善。同时,建立了便民服务台、顾客休息座、宣传窗、曝光台等设施。使市场交易更加有序兴旺。
开通网上交易平台
2009年10月,在萧山商业城开业17周年之际,市场开通了萧山商业城网上市场。建立了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商业城网站采用了B2B和B2C两种模式,服务于商业城经营户和广大消费者。目前网站汇集了萧山商业城资讯共享、商户活动信息发布、商家产品展示定购、索证查询、货运代理及网上办公等功能,在萧山商业城的管理及商户商品网上展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转企”推动发展
同时,市场还努力推动经营户转型升级,增强市场发展动力。“个转企”一直是商业城实施转型提升的一大抓手。2013年,我们通过各项措施,共完成“个转企”96家,其中转公司制企业72家,比率达75%。完成“小升规”26家。“个转企”“小升规”的稳步推进,大大增强了商业城的发展动力。
狠抓安全确保稳定
近年来,随着市场人流、物流高度集聚,市场提炼出“先天不足后天补、硬件不足软件补、设施不足管理补”的管理经验,始终把确保消防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花大力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对建材、五金、百货、服装等市场进行消防改造,在市场各通道及每间营业房都装有烟感报警器和自动喷淋装置,配备灭火器;又对服装、副食品、五金、建材等市场的电器线路进行了改造。
建立安全保障网络。由机关总值班室、消防队、消控中心、警务室、城管分队和市场6个环节构成,增强了市场的防火自救能力。同时组建专职消防队,避免了重大火灾的发生。
实施数字化管理。在各市场配置数字巡更管理系统,实行对市场内人员工作动态的全过程监管,从而保证夜间消防巡查工作到点到位,实现了商业城消防设施设备数字化、安全网络全覆盖。
着力破解管理难题
蒋建云回忆到,那时的商业城各项设施设备“先天不足”,再加上商业城的产权式市场,使得“管理难”状况愈演愈烈。由于历史原因,商业城各市场营业房产权高度分化,私有产权占85%以上,这是商业城“管理难、难管理”的症结所在,导致市场无法实施统一招商、统一出租、统一管理,市场众多的“二房东”,也给市场添乱。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产权式市场管理出现真空,市场管理依据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严重影响市场管理。
面对顽疾,市场先从完善制度上着手,以强化契约式管理为手段,弥补产权式市场环境下的管理弱化问题。在市场努力下,萧山区政府及时修订下发了《萧山商业城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弥补了管理空白,也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管理部门、市场举办者、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市场营业房产权所有者以及市场经营者的权责。同时,市场又制定了《市场经营户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和《国有房产管理条例》等,为产权式市场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提升市场管理理念
在市场硬件设施方面得到充分加强的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软件方面的管理。第一,制订和完善了一整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联合公安、城管、工商、运管等,对摊位乱摆、货物乱放、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等“五乱”现象开展整治。力争使商业城达到环境卫生清洁化、交通秩序畅通化、货物堆放整齐化、车辆停放有序化、日常管理规范化的“五化”标准。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除了平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外,我们积极开展“清剿火灾隐患”、“百万员工大培训”等活动,通过实地灭火和逃生等演练,增强了安全意识和防火能力。
在结束采访时,蒋建云说出了他的梦想:“或许多年以后,市民除了购物,会想到商业城,想吃饭,会想到商业城,想娱乐休闲,也会想到商业城,甚至是旅游,还会想到萧山商业城——今后,这里将会是一幢集现代商场、高档写字楼、高档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楼宇,一根促萧山商贸、助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一座‘聚天下之货,致天下之民’的商贾云集之城,也是广大商业精英的梦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