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的商城人“逆境求生”
今年是“不平常”之年。疫情下,商品市场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严重冲击。政府出手纾困,出台了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下调增值税率、延缓缴企业社保费、免征国有房租等纾困政策,不少经营户(公司企业)转型自救。
在过去的5个月里,杭州萧山商业城的萧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王生军和众多商户负责人一样,历经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心情也是五味杂陈。退伍后就开始从事装修行业已经20多年,一直顺风顺水,却因为此次疫情,所有项目暂停,对于王生军而言,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以往开年后,装修行业就开始进入旺季,也开始迎接一年红红火火的时刻,但那段时间,状态是‘停滞’的。”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往年的销售额作参比,今年年后3个月的亏损差不多在50-60万。
王生军的遭遇折射出当下市场经营商户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艰难时刻,市场管理方及政府是怎样切实扶持的?传统专业市场如何自强自救,按下“重启”键?
针对疫情,浙江省以最大力度推进减负降本,以最大的优惠政策扶持市场经营户。3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统筹推进商品市场安全开业运行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方案》等减税减租政策出台,王军生成为首批受到政策红利扶持的市场经营户之一。
他在采访中告诉笔者,“政府、商业城管委会、集团公司给到我的帮助很大,以往我两个月房租费毛2万元,直接给我减免了,经营成本的降低弥补了一部分损失。另外还组织我们集中(车牌号)摇号,我也顺利摇到了号子,可以再购置装修运输货车。”
虽规模不同,经营定位不一,但市场经营户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逆境求生”的百态却显得十分相似。杭州丁栋贸易有限公司是较早进入萧山商业城的商户之一,年轻的总经理丁如栋采取了降本保质、转型侧重于线上销售的做法,在不少商户看来是有借鉴意义的。
“疫情对于批发行业的影响还是很大,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江浙沪以及沿海地区,他们的贸易受到影响反过来我们就有波动。”丁如栋把目光集中到了线上。“专门成立了一个客户微信群,直接在微信上线上交流下单,客户需要看样品,我们就直接现场拍视频,对于客户而言,节约了时间和交通成本,效率提高了。我们也是在物流上作了让利补贴,在提升保障服务,比如包退换等的前提下降本保质,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活下去。”据丁如栋透露,如今公司经营恢复90%,线上销售额占比提升了30%左右。
在商业城日用百货行业的老板微信群里,“销售太难了”“经营压力很大”“自救”“转型”等成为高频词。“大家一开始焦虑、吐苦水,但到后面,大家都在很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把生意搬到线上是一种办法,但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加快转型升级。”杭州袁英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英目前正在与合作伙伴考察直播行业,“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深刻的危机意识课,同时也让我对转型创新发展有了更强烈的动力。我们市场经营户虽然抗风险能力不强,但‘船小好掉头’,我们毕竟有近20多年的生意基础、有广泛人脉,等条件成熟我们将转型进军直播等行业。”像袁英工贸有限公司一样,商城人都在积极布局网络营销、瞄准扩张零售,积极等待“回春”。
疫情像是催化剂,加速了萧山商业城迈向“云端”的进程。“除了引导商户开拓线上交易,接下来,更要做好长时间应对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继续把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以常态化防控巩固拓展现有的成效。”萧山商业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要把目光放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如计划推出一系列节假日看样订货、优惠展销,举办大型购物节等促销活动,尽量弥补今年上半年批销业绩缺口。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萧山商业城共减免六大市场783户经营户 (其中个体户569户、企业214户),累计减免租金232.69万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商业城实现商品成交额达113亿元。
杭州萧山商业城 吴春友